10月22日,江汉大学“精细爆破+”科技前沿智“汇”论坛第二期在科创大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我国工业炸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由江汉大学副校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贾永胜教授主持。论坛汇聚国内民爆领域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工业炸药技术发展、非炸药爆破新技术及炸药作用效应精准控制等前沿研究进展。近200名师生参与此次学术交流,围绕民爆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路径展开深入讨论。

贾永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阐述了炸药基础理论研究对于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义。贾永胜教授表示,当前民爆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炸药基础理论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论坛首场报告,由全国民用爆炸物品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工信部民爆咨询委员会专家吴晓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讲。在题为《我国工业炸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报告中,吴晓梦教授系统回顾了我国工业炸药从黑火药到现代乳化炸药的完整发展谱系,生动刻画了一部浓缩的行业奋斗史。他结合当前智能制造大势,深入剖析了炸药生产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并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未来在高端装备、新材料及环保炸药等方向的研发路径,为工业炸药的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升级提供了权威视角和清晰指引。

河海大学胡少斌副教授以《非炸药爆破技术新突破:生物质能智慧爆破与智能开采工业机器人》为题,引领听众步入爆破技术的新疆域。他系统对比了CO₂气体爆破、液氧爆破等多种非炸药破岩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生物质泡沫材料及其燃烧冲压机理方面的创新发现。报告还深入探讨了将这些绿色、可控的新型爆破能源与智慧爆破系统、智能开采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与实现路径,为在特殊敏感环境下实现安全、高效破岩开辟了全新的技术思路。

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破器材研究所负责人刘旭文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工业炸药作用效应精细调控与“热点起爆”理论》的研究进展。报告聚焦炸药性能的“精准设计”与“按需释能”,从基本物化性质的定量调控,到能量输出性能的定制化设计,再到安全性优化与有害效应控制,系统阐述了一套精细调控的科学方法论。他对“热点起爆”理论的深化阐释,为从根源上理解并掌控炸药爆轰过程、实现其安全高效应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彰显了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层面的深厚积累。
三场报告分别从行业宏观发展、技术路径创新与基础理论深化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场层次丰富、内容前沿的学术盛宴。
在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贾永胜教授在互动中引导讨论走向深入,从炸药爆轰机理到爆破效果评估,为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新视角。来自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与健康、光电材料等学院的师生,与三位报告专家就智能算法在炸药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非炸药破岩装备的研发、爆破有害效应的精准监测与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思维碰撞。与会师生表示,通过跨学科对话,对炸药基础理论有了更深入理解,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充分体现了“精细爆破+”平台的学科交叉融合特色。

贾永胜教授在总结中指出,三位专家的专题报告系统呈现了工业炸药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图谱,从化学本质角度阐述了爆炸现象的本质,这种基础理论认知是指导炸药创新的核心。他强调,未来工业炸药技术将更加注重安全、环保、精准、智能,向“深地、深海、深空”领域拓展,爆破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科学技术,需要不断吸收融合最新成果。
本次论坛是“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又一次扎实落地。它不仅巩固和拓展了首场论坛引发的跨学科合作态势,更通过引入行业专家,展示实验室研究进展等形式进一步汇聚了创新共识。未来,实验室将继续通过系列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持续打破学科壁垒,催化创新融合,为将江汉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劲的科研引擎,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文:李经纬、胡亚婷,图:朱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