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正式公布年度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江汉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科研成果《含钢结构腐蚀环境智能诊断与锈蚀病害预防性维护》,荣获2025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成果由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林世镔教授、朱兴吉副教授等科研骨干完成。团队针对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腐蚀环境下锈蚀病害隐蔽性强、诊断效率低、修复成本高等行业难题,通过多年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锈蚀预测理论、智能诊断技术和预防性维护工艺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突破。
项目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件、国家发明专利25件;主导编制标准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54篇;研发的大气腐蚀环境监测系统和混凝土腐蚀环境智能无损检测装备实现了工程应用的重大突破。
该成果已在香港友联码头大修工程、巴拿马运河第四大桥、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等二十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覆盖海港码头、公共建筑、工业设施等多个领域。近五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35亿元,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长效安全运维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据悉,“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我国钢结构行业最具权威性的5A级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钢结构协会设立的行业权威奖项。旨在鼓励钢结构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对钢结构领域的科技投入,增强钢结构行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推动我国钢结构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为钢结构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该奖项具备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资格,每年评审一次,是中国钢结构协会的最高荣誉奖。
